一粒丹砂九节蒲,
金鱼池上酒重沽。
天坛道士酬佳节,
亲送真人五毒图。
五月初五过端午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
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天坛问天柏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
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
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自战国起
古代北方人民认为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更有“不举五月子”的说法
同时民间五毒都
“巧合”地集中活跃在五月份
在人们看来
这就是个不祥之兆
所以在当天就有了祈福、攘灾等习俗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家祭坛
在正月和冬至日分别举行
盛大的祈谷、祭天典礼
端午当天虽然不举行祭天仪式
在民众的眼里
天坛是心中的圣地
古人们相信
通过天坛这种神圣之气
可以驱邪避毒保佑安康
随着天坛的开放
人们都想一睹这皇家祭坛的风采
于是在端午节当天游天坛就成了一种习俗
正可谓是祛毒、游园,一举两得
《帝京景物略》第二卷就记载说:
“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
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
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
无竞渡俗,亦竞游耍。”
神乐署影壁墙提到端午节
天坛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
——神乐署
据传说
以前神乐署署门颇有气势
极具阳刚之气
可以驱邪避毒
端午当天触摸神乐署的影壁
就可以凭借此处浩荡阳气
避五毒邪湿之气
并且神乐署在祈年殿西侧
对外开放
所以在端午节当天
大量的民众聚集到神乐署前
触摸大影壁以求安康
挂艾草,佩香囊,额头上面画个王
端午素来是个辟邪防疫的节日
在年这疫情年中
请您也不要忘了端午这一习俗
在游园的过程中
像带五彩绳一般带好口罩
像饮雄黄酒一般注重个人消毒
像赛龙舟时协同共进一般
团结协作共抗疫情
做好疫情常态下防控工作
让端午节发挥出它应有的意义!